最新科学研究灭绝恐龙的并非小行星,而是它

据CNN网站17日报道,目前的主流科学观点认为,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到地球表面,形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导致当时已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整体性灭绝。但是来自哈佛的一个科研团队本周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的文章认为,当时撞击地球的并非是一颗小行星,而是一颗长周期彗星。

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撞击地球的是一颗直径10-15公里的小行星,释放出超过10亿颗原子弹的能量,破坏力相当强悍。

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利用新的统计分析以及引力模拟做出模型,认为当时撞击地球的并非小行星,而是奥尔特云衍生的彗星。

奥尔特云聚集的是太阳系初期就形成的天体碎片,它们同样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但由于距离太阳太远,因此公转周期都很长,这些就是长周期彗星。

而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也要为彗星撞上地球负责。因为当大量的长周期彗星在从太阳系边缘向内运动的时候,它们都会受到木星的引力干扰,这种作用力会导致彗星断裂破碎,很多碎片都会飞行到和地球轨道有交集的地方,这将其和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增加10倍。

另一个支持这项彗星来源说的证据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成分是碳质球粒陨石,在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仅约1/10的小行星具备这种成分,而大部分的彗星却都拥有。

上游新闻毛丹编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