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统治了地球1亿6千万年,却没进化成高
作为地球的上一代霸主,恐龙统治地球了1亿6千万年,与之相比,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仅有几百万年,可以说是非常短了,但就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时间里,人类迅速成为了地球的新一代霸主,其对地球的统治程度更是远远地超过了恐龙。
人类之所以会如此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高等智慧,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可以在几百万年时间之内就具备了高等智慧,而统治地球1亿6千万年的恐龙,却没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呢?
首先要说的是,拿人类与恐龙进行直接对比其实是不公平的,这是因为恐龙是泛指脊索动物门、蜥形纲之下的鸟臀目和蜥臀目之中的所有物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知的恐龙就有上千种之多。
相对而言,人类却只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之下的灵长目之中的众多物种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将整个灵长目与恐龙进行对比,这样才显得公平。
从上图可以看到,灵长目是出现在多万年之前,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多万年的进化之后,灵长目中才出现了人类这一种高等智慧生物,这样来看,人类的出现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兀了。
当然了,毕竟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长达1亿6千万年,这比灵长目动物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一种恐龙能够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这依然显得很尴尬,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可以解释的。
根据现代进化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并因此而产生细微的差异,在此之后,自然环境会对其进行选择,在此过程中,适合环境的基因突变会被保留下来,而不适合环境的基因突变则会被淘汰。
简单来讲,生物进化的方向就是更好地生存、更顺利地繁衍后代,由于进化是一种细微而渐进的过程,因此如果某一种性状得到一点点提升就可以让生物得到较为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性状就可以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加强。
早期的灵长类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树上的群居动物,相对于坚实的地面,树上的环境更加复杂,没有了地面的支撑,它们需要用更灵活的四肢去抓握树枝和树干,在树上行动的时候,它们需要更好的立体视觉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为了更加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树上的果实以及其他食物,它们需要更强的分辨物体颜色以及形状的能力,除此之外,它们还需要更强的与同类的沟通能力去适应群体生活。
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更大的脑容量以及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得到强化,这就意味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个灵长类动物只要在这方面得到一点点提升,它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来,也可以更顺利地繁衍后代。
正因为如此,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和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一直在提升,与之对应的是,它们的智力也因此而越来越高,实际上,在人类的远古祖先正式与其他物种在进化之路上分道扬镳之时,其智力水平已经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之中的佼佼者了,而这也是进化出高等智慧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的祖先被迫进入了陌生的大草原,而这里的环境比树上更加复杂。在危机四伏的大草原里,没有尖牙利爪以及强壮体魄的人类祖先只能通过利用工具以及团队协作来艰苦求生,在这个过程中,智力的高低变得更加重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智力高一点点的个体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也能够更顺利地繁衍后代。
所以在人类祖先的进化过程中,其智力一直在提升(具体表现为其脑容量越来越大,神经系统越来越复杂),并最终进化成了高等智慧生物。
再来看看恐龙,在恐龙统治地球的1亿6千万年里,地球上的植物都是以裸子植物为主,而裸子植物是不会结出可以充当食物的果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部分恐龙能够爬上树,它们也无法像灵长类动物一样在树上长时间地生活。
当然了,恐龙也不需要去树上寻找食物,因为在恐龙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地球的气候都温暖而湿润,这使得植物得以在地球表面大量生长,可以说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食草恐龙可以轻易地获得食物,对于它们而言,智力并不是很重要,够用就行,相对而言,“体型大一点点”比“智力高一点点”更能够提升自己生存的优势。
另一方面来讲,随着食草恐龙的体型越来越大,食肉恐龙的体型当然也得随之进化得越来越大,至于智力嘛,只需要比食草恐龙高那么一点点就行了。
(图为暴龙科的艾伯塔龙以及它的大脑在颅腔里的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体型大一点点”就成为了整个恐龙时代的主旋律,当然了,在恐龙时代还是存在着一些小型恐龙的,但对于它们来讲,智力也不是特别重要,与其“智力高一点点”,还不如“速度快一点点”,或者“活动范围大一点点”,所以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还飞上了天空,成为了鸟类的祖先。
小结
综上所述,人类的高等智慧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这其实就是“量变到质变”,在早期的灵长类动物进化到人类的漫长过程中,“更大的脑容量和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始终贯穿其中,并最终成就了人类的辉煌,而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相比之下,恐龙时代的自然环境就没有给恐龙提供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的动力。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