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满洲里市,发现有许多门

到满洲里市,发现有许多门。

国门

国门座落在中国通往俄罗斯的铁路上,是一个中空的楼,南北柱皆为高6层的楼体,中间横梁将南北楼连在一起,跨越铁路,这横梁也是3层楼体。站在大门3层上,可观西北方向俄罗斯国门,相距约米。

这是第五代国门:年修建。总长米,宽46.6米,高43.7米,过桥高16.9米,总建筑面积平米,气势宏伟,巍然屹立。国门成为满洲里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门,是一个国家主权所在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历代国门的变迁和展示,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兴衰轨迹。弱国无外交是铁的事实,国运昌盛才能自信开放交流。我记得国门景区有一幅标语: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说得太好了。

三小的门

年5月30日早8点多,我们一行来到满洲里第三小学东门,瘦高秀丽的徐秀丽校长及两位女副校长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进校门,徐校长指着北侧墙上的大字介绍:年5月16日,学校首任校长杨树桐致函时任胪滨县知事赵春芳,恳请成立国民学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夫无学校,将何以培养人才;无人才,将何以图治......从此,三小诞生于乱世之中,98载弦歌不辍,为满洲里培养了大量人才。

徐校长又介绍南墙,上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两面墙的文字,展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既要为国育才,也要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进校门向西观望,校园一览无余,南面,矗立东西两栋教学楼,北面,铺一个米跑道的操场。除校门东为道路外,校园北西南外围皆为高大住宅楼,特别北住宅楼,紧贴学校操场,听说楼上人家偶有东西掉到操场上,影响上课。

在教学楼与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道南楼前有六七株粗大的榆树,据说是年新建校时种下的大树,有64年历史了,原来学校的旧房早己拆除,唯有几株榆树见证着学校沧桑的历史。可喜的是几株榆树根深叶茂,生长顽健,学校己经将它们保护起来。操场西侧尽头立一假石,上书: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教学楼上列几个大字:学得扎实,玩得痛快。我想:这些文字不是践行学校办学宗旨的重要理念吗?如果说“学得扎实,玩得痛快”是学校核心理念,那么“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应该是校训和培养目标了。

走进教学楼,我被走廊里美妙的“涂鸦”吸引住了。原来教学楼使用多年,走廊墙皮开始脱落,斑斑点点,十分难看。年4月,学校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童心共情尚美”为主题的《第三小学“随形创想”亲子手绘大赛实施方案》,由美术教研组牵头,统一规划东西教学楼可创作区域29处,进行编号,分配到1一5年级,各年级分配到4一7不等创作区,各年级又通过公开竞标办法确定参赛家庭,并安排指导老师参与,活动从4月12日开始,4月28日结束,评出获奖作品29幅,分别奖励每个家庭购书卡——元不等。

我亲睹几幅作品,每一幅作品由5部分组成,以其中一幅为例。一、童心共情尚美——随形创想亲子手绘。作者:三年级五班李怡潼。二、墙面原残缺不全照片。三、随形创想活动照片。四、妙笔生辉,将残破处绘成小白兔和大蘑菇。五、心愿展示:李怡潼小朋友的心愿是“带着房子周游世界”。看吧,咋天的残破之处,变成了今天美丽的画面、精妙的作品、快乐的追求。有恐龙世界、海底家园、草原风光、热带雨林、春色满园、硕果飘香等。我以为这是人世间最美的作品,是校园最好的课程。

徐校长说:当校长的,应该想得是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办成事。这才是一位优秀校长的本色,而能“无中生有,变丑为美”则是优秀校长的智慧了。我以为“条件有限,资源无限”体现在第三小学、体现在徐秀丽校长身上。

我喜欢三小开放校史馆。建在教学楼走廊里,三代校门模型立在在墙上。

年7月建校之初,校址借用满洲里三道街俄国侨民学校两间房子,名为“黑龙江省胪滨县县立国民小学校”,没有独立的校门。此后校址几经迁建,办学一直坚持下去。年,学校迁到现址,学校保留完整图片资料的是年学校大门,校名称“满洲里市三道街小学”,校门两侧立两个水泥柱,一柱立汉语校名,一柱立蒙语校名,两柱上空,架半圆状钢架,立柱两旁外墙分别书写毛主席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年,学校原址改建,重建第二代校门,校门拓宽,两侧小门中间大门,水泥门柱镶了白色瓷砖。校墙上写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年12月,学校更名为“满洲里市第三小学”,年6月改造校门,成为第三代校门。校门改为电动门,校门上增加了校徽、荣誉牌匾。从校门外就可看见学校的风景。这所学校年分出第二小学,年分出第三中学,年分出六道街小学。

从借校而生到弦歌不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学得扎实,玩得痛快”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三小走过精彩美丽的历程,到年,这所学校建校年,还会有更新更美的“生命叙事”展现出来。

十二校的门

十二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学校地处满洲里北郊,占地平方米,建筑平方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建在坡地上,校舍高低错落。有几处印象深刻。

开放的科技馆。学校将科技馆建在走廊里,利用宽大的走廊两侧墙壁展示科技文字图片资料、实物、模型等。利用走廊交接的空间布置“地震体验平台”“机器人演练场”“足球场”。另一个走廊交接空间布置开放式影院、体验馆等。开放科技馆没有门,只有开放。孩子们随时随地体验参与。

开放图书馆。学校新建五间图书馆,全部为开放书架,图书阅览一体化,光线好位置好环境好。在走廊随处可见开放书架,随处可见读书之人。

新建植物园。全封闭,约有平米,北区为仪器设备区,检测植物生长变化。南侧是种植区,柿茄瓜等己经结果。这个植物园室内调温,四季常青。

石校长原是满洲里第六学校校长,这是一所薄弱学校。他去学校后提出“打造特色,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奋斗,学校航模全市全区领先,全国获奖。他说,刚到学校时,发现一位老师在校园晃荡。他问老师,喜欢什么?老师说:书法。他建书法教室,请这位老师带书法课。几年下来,书法成为学校品牌。石校长已经58岁了,临近退休又任新建12校校长。他说,学校课程开发仅靠学校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要多渠道特别是利用社会资源,称为“众筹”。我十分赞同他的做法,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他还在自学“教育咨询师”课程,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走到南门,见校门里墙写着:学校让生活更美好。回头看,主楼矗立,左右两楼襟连,左楼墙上书写:九年奠基一生。右楼写:过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一打听,满洲里是“新教育”实验区。

我们走出南门,石校长说,这才是学校正门。南门南有约3米宽东西通道,道南便是高层住宅楼。车辆开不进来,平常只好走北门。石校长埋怨南门外留的地方太小了。这里本是荒地,十二校建在这里,周边房地产马上涨价,竟然将学校南门堵塞。我心想:现实不理想,我们寄希望予学校吧。学校是未来社会的摇篮。未来社会需要有爱心有能力的世界公民,需要好的梦想家和美的设计师。我真诚希望那些在十二学校或其它学校读书的孩子,将来有的当了满洲里城建的官员,他们有智慧有爱心给未来留下足够的空间。

未来之门

离开满洲里,我想起满洲里市教育局局黄艳茹局长一席话。她说:满洲里经常与俄罗斯进行文化教育交流,代表国家的形象。俄罗斯学校的办学条件也许不如中国,但其办学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一流水平。因此满洲里教育压力很大,总不能给国家丢脸吧。其实满洲里教育大放异彩,成为呼伦贝尔市乃至全区一颗教育明珠。近年来,满洲里教育紧扣公平、优质发展主题,各级各类教育走上协调发展之路。满洲里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和国家验收,正在向优质均衡迈进。满洲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黄局长一席话,给我很大启发,如何在新时代办好边疆地区的教育。

一是要有危机意识。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当一个区域教育通过努力和奋斗,办学效益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师生家长衡量幸福的标准同时在提高,获得满足感的内容同时再丰富。如果还想用单一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提供,己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了。基本均衡后出现的新困难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比均衡前少,甚至更多更严重。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盲目乐观,自满自足,可能会带来真正的“危机”。

二是要有策划意识。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之后,面对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进一步明确区域教育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明确了方向、目标,才能朝向“光明”那方前进。满洲里教育是祖国北疆亮丽的窗口教育,是与满洲里开放小城相匹配的品质教育,是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相信满洲里这颗教育明珠,未来更加灿灿辉煌。

三是要有创新意识。美好的前景是等不来的。改革不是等条件具备了才推进,正是教育的环境、条件还不理想,正是教育公平与质量还有待提高,我们才主动而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果现实条件暂时无法改变,我们能否在机制体制创新、文化创意等方面挖掘资源,创新资源。新时代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实行跨区域跨界交流合作,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三小和十二校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对内搞活,就是通过“开渠建闸,把水引到预设的需要的地方”。构建和完善学校的理念体系、操作体系、保障体系,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自主、特色、可持续发展。

我仿佛看到满洲里教育的大门,上面书写六个大字:开放、智慧、希望。

年5月31日草于北京市朝阳区如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