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最恐怖的食肉恐龙,比一辆公共汽车还
侏罗纪最恐怖的食肉恐龙,比一辆公共汽车还要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谁是侏罗纪最强大的肉食恐龙?相信看过以往所写的文章的朋友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出蛮龙的名字。的确,蛮龙是侏罗纪的顶级杀戮者,但它并不是当时唯一的强者。就在蛮龙的地盘上,还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竞争者,足以威胁蛮龙的统治地位。它就是食蜥王龙。
食蜥之王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古生物学家约翰·威利斯·斯托维尔(J.WillisStovall)就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发现了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大约10年之后,斯托维尔将这些化石命名为巨食蜥龙(Saurophagusmaximus),属名来自两个希腊词的组合,即“sauro(蜥蜴)”与“phagein(以……为食)”,种名“maximu”的含义为“最大的”。虽然这个名字看起来霸气十足,但由于斯托维尔当时仅仅只是提出了这个名字,并没有做出详细的研究并发表论文,因此食蜥龙这个洋气的名字并不具有有效性。年,斯托维尔对食蜥龙做了详细的研究,才没让食蜥龙变成无资格名称。
图注:食蜥王龙的骨骼化石装架,图片来自网络
非常戏剧性的是,后来学术界发现“Saurophagus”这个名称早在年便用来命名了一种霸鹟(一类鸣禽),因此在命名准则上具有优先权,也就是说不能再用“Saurophagus(食蜥龙)”来命名这种恐龙了。于是在年,学术界给食蜥龙的属名后面加上了一个新的后缀“anax”(在希腊文中的含义为“统治者”)。于是一个更为霸气的新名字——食蜥王龙(Saurophaganax)就这样诞生了,同时食蜥王龙也成了俄克拉荷马州的州恐龙。
图注:食蜥王龙的骨架,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霸鹟图,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XXl号的异特龙
食蜥王龙目前为止至少已经发现了3-4具标本。虽然还不足以拼凑出一副完整的骨架,但也让我们对这种巨大的掠食者有了大致的了解。食蜥王龙的化石主要包括四肢,腰带部分以及一些椎骨化石。
图注:食蜥王龙已知的化石部分,getawaytrike绘制
在被重新命名了数年后,部分学者发现这只恐龙与另外一种来自晚侏罗世北美洲常见的肉食恐龙——异特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部分学者主张将食蜥王龙归入异特龙属的一个种,即“巨异特龙(Allosaurusmaximus)”。这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看到的食蜥王龙复原大多数都是基于异特龙来作为参考的。但后来的研究却表明异特龙与食蜥王龙还是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食蜥王龙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属存在。要是问如何区分异特龙和食蜥王龙?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骨学特征上,而这类特征几乎无法从复原图中反应出来,所以当看到一张复原图的时候,若不是作者注明学名,是几乎无法区分到底是异特龙还是食蜥王龙的。
图注:食蜥王龙的复原图,ToddS.Marshall绘制
图注:食蜥王龙的复原图,SergeyKrasovskiy绘制
食蜥王龙比异特龙大出了不少,普通的异特龙大多都在8米左右,即使较大的个体也很难超过10米,而食蜥王龙的体长却可以达到10.5-11米。体重超过5吨。食蜥王龙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特大号的异特龙。也许是为了支撑更加庞大的体型,食蜥王龙相比异特龙拥有更加粗壮的后腿,这能支撑起它们强壮的身躯,也为追击猎物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一般来说,越是庞大的肉食恐龙,为了平衡巨大头部的重量,前肢都会变的很小。而食蜥王龙却是个反例,不仅仅拥有巨大的体型,前臂还继承了近亲异特龙的特征,依然十分强壮。遗憾的是,食蜥王龙并没有保留完整的头骨,我们还不能完美的重建这头巨兽的核心杀戮区。但看在食蜥王龙与异特龙的相似之处上,艺术家一般在复原的时候都“借用”了异特龙头颅。
图注:食蜥王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RAX博士绘制
图注:食蜥王龙的头骨特写(模仿异特龙所重建),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食蜥王龙的后肢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食蜥王龙的前肢化石特写,图片来自网络
群雄争霸谁主沉浮
食蜥王龙生存的年代为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北美洲,来自知名的莫里森组。该地区可是侏罗纪恐龙明星的聚集地,许多耳熟能详的恐龙,如剑龙,梁龙,雷龙,腕龙等等都来自这个富饶的史前王国。
得益于极其丰富的化石资源,莫里森组可谓是恐龙们的天堂。数量众多的蜥脚类恐龙与剑龙也养育了一大批的肉食恐龙,而当这些巨型掠食者汇聚到一起时,一场激烈的竞争便开始了。蛮龙无疑位于食物链的最顶层,是蜥脚类恐龙的噩梦。但这位君主的地位可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稳固,大部分的蛮龙体长都在9-10米之间,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可以达到11-12米,而食蜥王龙已知的数个标本中最小的都有10米左右,其余的个体都在10.5米-11米之间,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蛮龙。一些化石显示食蜥王龙可超过11米甚至更大,这对于蛮龙来说,可是非常棘手的竞争者呢。
图注:正在袭击哈氏梁龙(原名地震龙)的食蜥王龙,图片来自网络
一些残破的化石表明,莫里森组还有种巨大的掠食者——依潘龙(Epanterias)。虽然化石非常的少,但凭借这些稀少的化石也可以看出这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肉食动物,体型丝毫不亚于食蜥王龙。其实依潘龙存在的年代比蛮龙和异特龙更晚些,所以它们大可能见面,不然三足鼎立的场面也太刺激了。
图注:食蜥王龙与依潘龙,实际上二者至少相差了万年。Paleoguy绘制
虽然异特龙在体型上逊色于食蜥王龙与蛮龙,但它却是当时最为优势的大型肉食恐龙。异特龙的标本数量多到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即使将所有的蛮龙与食蜥王龙的标本加起来也赶不上异特龙标本的零头。尽管异特龙单打独斗不是蛮龙与食蜥王龙的对手,但凭借生态数量上的优势也可以对二者造成不小的冲击。
图注:食蜥王龙真正抢食异特龙的猎物,Paleoguy绘制
图注:从上至下分别是食蜥王龙,依潘龙,蛮龙,异特龙。getawaytrike绘制
所以还是那句话,能打并不代表就是生存的赢家,不同的物种在严酷的环境中争相斗艳才是生命的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Turner,C.E.andPeterson,F.,().BiostratigraphyofdinosaursintheUpperJurassicMorrisonFormationoftheWesternInterior,U.S.A.Pp.77–inGillette,D.D.(ed.),VertebratePaleontologyinUtah.UtahGeologicalSurveyMiscellaneousPublication99-1.
2.Glut,DonaldF.().Saurophagus.Dinosaurs:TheEncyclopedia.Jefferson,NorthCarolina:McFarlandCo.pp.–.ISBN0---7.
3.Paul,G.S.,,ThePrincetonFieldGuidetoDinosaur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9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