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的一种江鱼

黑龙江鳇鱼学名为达氏鳇,俗称;鳇鱼、东亚鳇鱼、牛鱼(古名),是鲟鱼的一种。黑龙江里有两种鲟鱼:施氏鲟和达氏鳇鱼,故现黑龙江本地鱼民统称为鲟鳇鱼。达氏鳇鱼是一种大型的不洄游入海的鱼类,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的鱼类.

达氏鳇

鳇鱼和鲟鱼都属于鲟形目鲟科,只不过前者属于鲟属,后者属于鳇属,就象老虎和猫都属猫科动物一样,它们相互之间追根溯源都没有血缘关系。所不同的是达氏鳇口位于头的用腹面,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触须2对,中间的一对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较尖。左、右鳃膜相互连接,这是与鲟鱼的不同点,是鳇、鲟鱼的分类依据之一。

而施氏鳇的鱼尾与鲨鱼相似,当地渔民多称“七里鲋子”曾用名黑龙江鲟鱼。体长无鳞,体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银白。栖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体底层游动。最大个体体可达8米,体重千克,寿命可达龄以上。施氏鳇占黑龙江鲋鳇鱼90%以上。

达氏鳇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因其稀少尤显珍贵,它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誉。

施氏鳇

(一)、黑龙江“鳇鱼”是作为贡鱼后而得名

达氏鳇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至公斤,大者可达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其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几乎没有废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

自古东北地区就是满族的故乡。也是满族走向华夏大地的起源地,很自然就有鳇鱼和清朝的渊源,是情有独钟也是不难理解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曾是满族的先祖女真人当年生活过的广大地域,他们靠渔猎为生,因此早就熟知各物种。据《扶余县志》记载:乾隆年间,特将松花江特产鳇鱼定为贡品,仅供皇家享用,民间不准私捕达氏鳇鱼,更不许吃达氏鳇鱼。

黑龙江风光

清前鳇鱼有多种称谓:秦王鱼、长鼻鱼、牛鱼、麻特哈鱼等20余种。而沿江两岸古时,渔民多称此达氏鳇鱼为鳝,作为贡鱼后,去“善”变“皇”称作”鳇“,也就是皇家专用的鱼,贴上了“鳇鱼”的标签后,名字沿用至今。当然世上还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慈禧太后起得名,还有说是乾隆、康熙给起的名,只能证明这种鱼的稀有和名贵。更真切的说法是由”鳝“变“鳇”而来。

达氏鳇鱼作为贡鱼,从乾隆年间开始,延续了多年,于光绪二十六年()停贡。在这漫长的多年里,演绎出从捕鳇人、鳇鱼圈养、运输、皇家专用等众多鳇鱼文化。

十九世纪俄罗斯人捕获的鳇鱼

专职捕鳇人——锡伯族人: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设有专门的“鳇鱼贡”制度,有专门的衙门和官员负责此事。由于锡伯族人擅长捕鱼,被指定为猎捕鳇鱼,即居住在现今的吉拉吐乡(今松原市管辖)附近。直接由清宫内务府管理,网具和鳇鱼差所需物资,均由内务府专供。民间不准私捕鳇鱼,更不许吃鳇鱼,违者砍头。

有关锡伯族起源多数学者认为,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族,也有学者认为是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鳇鱼圈及达氏鳇鱼的运输: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江边,至今尚存一些鳇鱼圈的遗迹。最有名的当属现今松原市的鳇鱼圈。所谓鳇鱼圈,就是象当今江上的网户,那时不过是选择江岔子,用木桩组成栏栅或编柳,与大江相通把捕捉的达氏鳇鱼放进去,这样既防止达氏鳇鱼逃脱,又能让江里的鱼虾、浮游生物可随时涌入喂食达氏鳇鱼。

黑龙江风光

鳇鱼圈的设立主要是受当时交通条件所限,达氏鳇鱼多长七、八尺,大者重数百斤或千斤,因其体大,遥远而崎岖的山路,夏日运输极易死腐。只有等到冬季,才从鳇鱼圈里,破冰下网捞出鳇鱼,冻挺捋直,用黄绫裹好,装进特制的桃木小车,送往京城。所谓的特制桃木小车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东北“马爬犁”,因东北冬季的大雪加之过窄的弯曲山区驿道,四轮小车是无法通行的。只有快到京城时换花轱辘马车,因是贡品,花轱辘马车行驶途中,要鸣锣开道,净水泼街,车上覆以黄缎的马车所到之处,大小官员和民众人都要沿街相送,场面十分隆重。

黑龙江风光

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又名那拉洪,是驿站名。清朝初期在此地设置伯都讷副都统,隶属于吉林将军。当时锡伯族人居住在伯都讷和前郭尔罗斯旗所属的松花江两岸。伯都讷是当时主要达氏鳇鱼始发驿站。

伯都讷最早作为地名是在年,开始出现于史籍中。伯都讷在古籍里也记作伯咄、部渚泺、白都讷,满族意为“有鹌鹑的地方”。清初置驿站,是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古宁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也是黑龙江(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至北京和通蒙古的重要驿站。更是达氏鳇鱼进京之道。

十九世纪俄罗斯人捕获的鳇鱼

(二)、黑龙江上游是达氏鳇鱼的主要繁殖场所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古称“黑水”、“弱水”、“完水”,清初,称“萨哈连乌拉”意为黑龙江。外蒙称哈拉穆河,俄称“阿穆尔河”。至清代,”黑龙江”一名正式成为官方名称,为清初犯人流放之地。年,属宁古塔将军辖区,年划宁古塔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部分设置黑龙江将军辖区,将军既是地方军政又是地方民政最高长官。

黑龙江风光

黑龙江曾经是我国的内河,它流经外蒙古、俄罗斯,中国、朝鲜等四国,全长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河长公里,其中在黑龙江省境内为公里。人们习惯上将黑龙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以便于更好地了解。上段流经黑龙江省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全长公里。中段流经黑龙江省孙吴、逊克、嘉荫、萝北、绥滨、同江、抚远等县(市),全长公里。较大支流为松花江、乌苏里江。

黑龙江在俄罗斯境内,自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起,黑龙江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境内。依次流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特罗伊齐克,阿穆尔斯克,阿穆尔畔共青城,乌利奇地区,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在俄罗斯境内最大支流,有乌米尔河、阿纽伊河。黑龙江在俄罗斯境内全长多公里,俄称阿穆尔河。

乌苏里江

年(清咸丰八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上、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以下的下游全部是俄罗斯内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黑龙江发源于石勒喀河与额尔纳古河,石勒喀河发源于外蒙古。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洛古河村汇合,始称黑龙江干流,主要支流有西伯利亚的结雅河(俄境内)、布列亚河(俄境内)和阿姆贡河(俄境内)及中国的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呼兰河、蚂蚁河、海浪河、呼玛河、额木尔河、讷谟尔河、汤旺河、拉林河、乌斯浑河、乌裕尔河、穆棱河等;

结雅河

黑龙江达氏鳇不洄游入海,属江河口种群。只在黑龙江及其支流或远或近的地方游动,冬季留在江中深水处。是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淡水中,达氏鳇性成熟晚,生殖周期长,雌鱼初始成熟年龄为16-20年,雄体为12年以上。每年5-7月,水温15-19℃,达氏鳇在中国黑龙江上游干流水流急、深水区且沙砾底质的江段产沉黏注卵,达氏鳇怀卵量为25-万粒,平均万粒。达氏鳇受精卵在水温15-18℃经过小时孵化出仔鱼。每年白露前后,是在黑龙江中游捕鳇鱼的最佳季节。

黑龙江鳇鱼由于生活在冷水流域,其生长较慢。达氏鳇鱼是终生都可以生长的鱼类,并且它们的寿命非常长,至今没有明确的数据,人类捕获的最大鳇鱼有0公斤以上,估计鱼龄在龄以上。没有人知道鳇鱼如果一直长下去到底能够长多大。,

十九世纪俄罗斯人捕获的鳇鱼

(三)、达氏鳇鱼在黑龙江种群分布情况

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均有分布。达氏鳇可分为3个种群:一是黑龙江河口种群,二是黑龙江河道种群,三是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种群。河口种群有淡水和半咸水两种生态型。

有资料显示,至19世纪末,黑龙江的鲟和鳇的资源几乎尚未开发利用,自然存在的种群数量较大。从20世纪始,一经开发捕捞,便存在捕捞过度问题,80年代的黑龙江上游,经常能够捕获到上千斤重的大鳇鱼。目前,鳇鱼在黑龙江上游和松花江中很难觅到踪迹。而在乌苏里江抚远一带偶有捕获,这是因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在俄罗斯境内伯力交汇,黑龙江在俄罗斯下游人为破坏较小,每年鳇鱼有洄源上游产卵的习性,过境后多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抚远段遭遇捕获。

乌苏里江风光

由于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黑龙江鳇鱼自然资源量极度下降,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为了保护和繁育黑龙江中的鲟鳇鱼,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加强了执法管理、限制捕捞量,压缩捕捞船只的数量。每年鱼类繁殖期,即6月11日至7月15日和10月1日至10月20日,被划定为禁捕期,这期间全流域禁渔。为了改善水质,采取了节能减排,减少污水排放以及治理环境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森林采伐等措施,使黑龙江的水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近些年来,为了使鲟鳇鱼得以休养生息,在黑龙江全流域放流的鲟鳇鱼苗累计已达上千万尾,使鲟鳇鱼资源的恢复得到了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