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3史前星球热映真实的

伴随着《侏罗纪世界3》的热映以及《史前星球》的口碑爆棚,“真实的恐龙世界”再一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但银幕上构建的恐龙世界,真实度到底有几分?如果这些史前巨兽真的复活了,能否在现代世界中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呢?

真实的恐龙什么样?

从年《侏罗纪公园》上映开始,由电脑特技制作的各种恐龙形象深入人心。但该系列电影的恐龙并不完全符合科学认识,例如恐龙也许会发声,但不一定会咆哮;恐龙也许长着羽毛,而不是鳞片……在该片拍摄时担任顾问的美国落基山脉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承认,自己与导演斯皮尔伯格只是尝试将“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让人们有更多的兴趣了解恐龙”。

在专业研究者的眼中,影视作品对恐龙形象的塑造固然有失实之处,但也无须苛责,因为人类对于恐龙形象的认知仍在不断深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的大部分恐龙都没有完全写实,这不仅是因为科幻惊悚片对于刺激、惊悚元素的追求甚于对真实性的追求,还因为人类对于恐龙的了解,远未深入到可以笃定地告诉导演或编剧,恐龙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

由于当时科学认识不够而导致恐龙形象出现偏差的典型例子是伶盗龙,也就是《侏罗纪公园》中最著名的恐龙明星——迅猛龙的原型。邢立达介绍称,年,古生物学家在蒙古高原挖掘的一块伶盗龙前臂化石上,发现了六个羽茎瘤。“鸟类骨头上的羽茎瘤可用来固定羽毛,而伶盗龙骨头上出现羽茎瘤明确显示它们也拥有羽毛。”然而在年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上映时,科学家还不知道伶盗龙长着羽毛,因此迅猛龙的皮肤更类似爬行动物。但这个形象大获成功后,后来的《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系列影片也不太好修改。“可能为了做出某种弥补,在《侏罗纪世界3》中出现的伶盗龙近亲——火盗龙,它的全身就覆盖了羽毛。”

在邢立达看来,电影塑造的最有趣形象可能是双嵴龙。在《侏罗纪公园》中,这种恐龙的头顶有一对脊冠,脖子上长着伞蜥那样的特化皮褶,情绪激动时可以突然打开,张开的大嘴还能喷射毒液。但真实的双嵴龙除了头顶上确实有一对脊冠外,剩下的这些特征都没有。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我们对于恐龙形象的推测主要来源于恐龙化石,这使得恐龙的体型更容易确认,“例如我们迄今已知的世界最大霸王龙源自年在加拿大发现的一块霸王龙骨骼化石,通过这块化石估算,它身长13米,体重超过公斤。”

然而,对于恐龙的真实外貌、颜色以及皮肤的纹理,却很难通过化石进行完全准确的推断。彭光照表示,“我们主要是通过恐龙化石骨骼特征复原恐龙的形象,但是化石有时候也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每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就会更新我们对于恐龙形象的认知。”

除了骨骼,决定恐龙外貌的因素还包括肌肉以及一些软组织,但只有极少数恐龙能幸运地保留下小部分的皮肤或皮肤印痕化石。近几十年发现的新化石也革新了人类对于恐龙形象的一些认知。彭光照介绍称,一些恐龙皮肤印痕化石显示恐龙究竟是长鳞片还是长羽毛,“近20年来,我们发现多种类型的恐龙都带有某种绒毛甚至是全身羽毛,与现在鸟类的羽毛很接近,所以我们认为现代鸟类其实是恐龙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

真实的恐龙行为什么样?

在科幻电影中,每一种恐龙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分别扮演正面和反面角色。肉食性的霸王龙和异特龙眼神狡黠、残暴冷血,似乎就是天生的反派;草食性的腕龙和剑龙身躯庞大、行动迟缓,自然而然就给人一种敦厚的正面形象。然而真实的恐龙习性是否真如电影中所演绎的那样“善恶分明”、我们又是如何去确定生活在约两亿年前恐龙的真实习性呢?

彭光照介绍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近种恐龙,它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恐龙化石所呈现的一些特征去推测恐龙的习性。

“比如说肉食性恐龙和草食性恐龙的化石特征明显不一样。”彭光照介绍说,肉食性恐龙的头部较大,牙齿比较尖锐,就像餐刀一样,便于切割肉。此外,肉食性恐龙行动迅捷,所以通常是两足行走,后肢相较前肢就会特别长,脚趾也比较尖锐,这样有利于捕食。而草食性恐龙的头部通常较小,为方便咀嚼植物,牙齿通常呈树叶状、勺状或者钉状。

但根据化石判别恐龙习性的过程中,也曾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彭光照介绍称,20世纪20年代,人们首次在蒙古高原发现窃蛋龙的化石时,与它一同发现的还有原角龙化石和一窝恐龙蛋化石。参与此次科考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馆长奥斯本认为它是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所以把将其命名为窃蛋龙。但20世纪90年代,古生物专家马克教授在蒙古高原考察时,发现了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研究结果显示,这个胚胎正是是窃蛋龙自己的。此外,他还发现这枚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与20年代发现的那一窝恐龙蛋化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那些恐龙蛋不是原角龙的,而是窃蛋龙自己的。因此它当时也许是在孵蛋,而不是偷蛋。“窃蛋龙窃蛋”的这宗冤案至此才被洗清。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窃蛋龙的名字已不能改变,所以这一“恶名”它还要继续沿用下去。

邢立达也认为,真实的恐龙行为是硕大的谜团,目前只能通过一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来尽量复原。直接的证据包括恐龙的足迹化石,比如我们在现实中发现了伶盗龙并列的行迹化石,这是驰龙类群居的直接证据,表明伶盗龙确如电影中那样是成群捕猎的。另外一个直接证据是恐龙的胃容物,也就是恐龙“最后的晚餐”。“比如我曾在中华丽羽龙胃容物化石里找到了驰龙类恐龙的一条腿以及两只孔子鸟,这就展示了它的食性,并显示其行动非常敏捷的特点,能捕杀体型相当于自身1/3大小的大型猎物。”

而间接的证据则是通过有限元分析、流体力学来分析恐龙的行为模式。邢立达说:“我的课题组曾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研究号称‘亚洲第一龙’的马门溪龙的尾锤。通过尾锤的模态分析,确定了尾锤最佳击打部位等,这也是马门溪龙行为学的一部分。”

如果穿越到今天,恐龙会又冷又饿

在《侏罗纪世界3》中,恐龙已经分布在人类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寒冷的冰原也有它们的身影。在这类影视作品中,摄影团队往往会前往世界各地取景,用“真实世界+CG恐龙形象”的方式,增加观影效果的真实性。但在古生物学家看来,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球的气候以及环境与现在千差万别。因此即便我们现在真的能复活恐龙,也很难为它们找到一块完全合适的自然栖息地。

邢立达介绍称,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约1.6亿年,期间经历了各种复杂的环境,现在我们谈之色变的温室气候,对恐龙而言简直就是“如鱼得水”。生活在白垩纪的三角龙等恐龙比较适应现代环境,因为当代气候与白垩纪晚期相差无几。但对于一些生活在更早时期的恐龙而言,比如三叠纪的腔骨龙,可能就只能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活动。如今在沙漠和极地都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在恐龙时代,那些地方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总体而言,恐龙常见的生活环境更温暖潮湿。

此外,现代森林的植物构成与恐龙时代差别极大。对于生活在侏罗纪的梁龙等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而言,以针叶林、松柏等裸子植物为食物的它们,可能很难在被子植物统治的现代世界里找到充足的食物。彭光照也认为,现代世界对于许多恐龙而言是极度不友好的。恐龙生活时代的温度、湿度,甚至含氧量跟现在世界是不一样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恐龙时代与现代在植被方面的差异较大。“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以裸子植物为主,松柏、苏铁这样的植物较多。我们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被子植物,也就是显花植物在恐龙时代的后期才出现,恐龙来到现代世界首先就要面对食物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草食性恐龙而言,被子植物所含有的生物碱对它们的影响会比较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使恐龙世界的概念更加具象,使恐龙这种已然消失的生物深入人心。邢立达认为,以《侏罗纪公园》为代表的恐龙题材影视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公众进行了“洗脑式”的科普。“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热播之后,恐龙形象得到史无前例的大传播。民众对恐龙的印象从巨大、冷血、迟钝、缓慢、笨拙,转变为大如高楼,小如火鸡,迅捷、聪明。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耗费几十年没有令大众改观的事情,被电影做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