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侏儒暴君,个头虽小但名气不小的矮
矮暴龙是暴龙科的小明星,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发现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地狱溪组地层里。
图注:复原矮暴龙,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图注:矮暴龙分布的北美洲地层和位置,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随着侏罗纪晚期的大灭绝导致裸子植物,蕨类植物死亡。白垩纪开始出现了新的被子植物,鸟类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这时新出现的鸭嘴龙、甲龙和角龙也在晚白垩纪时迅速发展。当时地狱溪组生态不仅有兽脚亚目的矮暴龙,还有霸王龙,冥河盗龙,似鸟龙,达科塔盗龙。鸟臀目的三角龙,埃德蒙顿龙,奇异龙,肿头龙,甲龙。还有翼龙目里一个未定的风神翼龙。
图注:侏罗纪过度白垩纪,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图注:白垩纪早期出现的龙类,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矮暴龙它们体长5-7米,身高2米,体重1-3吨。它们后肢和前肢比普通的亚成体霸王龙更发达,是一种速度型的食肉恐龙。根据化石有记录它们曾经和6吨的三角龙战斗过的记录。想要1吨体型挑战6吨食草恐龙,极大可能是一种群体狩猎的兽脚类恐龙。它和霸王龙可能会同时狩猎,中型且速度缓慢的三角龙,埃德蒙顿龙,奇异龙。
图注:矮暴龙的体型外貌,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那矮暴龙是怎么被人们发现的呢?在年来自一个大卫*邓克尔考古团,在美国蒙大拿州东南部出土一个编号CMNH的恐龙头骨,并放置在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直到年,古生物家首次发表有关这具的头骨化石的研究,可惜当时研究的材料受限仅有一个完整的头骨。所以被贴上了暴龙科下的蛇发女怪龙未成年个体的标签。直到年,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再去研究这具头骨时。他发现这个头骨有许多连接处都已经愈合,而骨头愈合的现象往往是动物成年的标志。于是他提出这个标本是一个“侏儒版的”成年个体,并命名为“矮暴龙”。
图注:矮暴龙CMNH的头骨编号,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到了年蒙大拿州地狱溪组,发现了一具疑似亚成年矮暴龙个体编BMRP。它的就是“Jane“”中文名“简”的化石,这具化石标本整度高达50%,由于缺乏手臂所以“简”最初被认为是幼年霸王龙。据记录研究它的体长6.5米,体重千克,年龄11岁。因为幼体霸王龙的化石标本极为稀有,所以只能参考一个私人收藏名为“鲍勃”的4岁幼年霸王龙化石。发现它们相差不大,这个时候有部分古生物学家承认有一个侏儒版的“矮暴龙”存在。
图注:矮暴龙和四岁幼体霸王龙参考图,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在年有一个私人收藏名为“血腥玛丽”的化石被报道,发现了一个疑似矮暴龙化石里面还有一个陪葬的三角龙化石。发现了这具6米体型的矮暴龙前肢手臂长度,比普通10米以上体型的霸王龙更长。目前这具标本是私人收藏,考古界未能得到研究,但据说今年化石收藏者决定将化石卖给博物馆。虽然今年的1月已经被国家地理报道,科学家通过化石切片打磨。到显微镜底下研究是类似霸王龙生长序列的“年轮”就能知道这个生物死亡时的年龄。判定为矮暴龙就是霸王龙的幼体。但根据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霸王龙的成长史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命研究。它们能从一个幼猫的体型成长到比一个交通客车还大的陆地霸主。是古生物界里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
图注:年名为“血腥玛丽”的化石,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图注:霸王龙成长阶段的分解图,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古生物学家托马斯·卡尔研究了31具标本发现,霸王龙的一生分为21个阶段6个时期。在霸王龙15岁的青年期时,它们牙齿,骨组织密度,都会在食物资源充足情况下暴增。
图注:霸王龙的21阶段6个时期,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到目前还是有一些古生物学家通过手上所收集的化石证据提出了矮暴龙存在,例如矮暴龙和霸王龙的前肢小短手,明显有不一样的长度和钩爪。它们下颚和齿槽、牙齿外型,数量,CT扫描到大脑结构也有很大区别,亚成体霸王龙下颚更短更厚,下齿槽为13孔,牙齿为13颗的类似香蕉长型牙状,大脑结构相对较直。而矮暴龙的下颚更长更薄,下齿槽为17孔,牙齿为17颗的类似刀刃短型牙状。大脑结构较为弯曲。
图注:霸王龙和矮暴龙的牙槽和牙齿数量对比图,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图注:霸王龙和矮暴龙的CT扫描对比,图片来自我个人视频
这个时候矮暴龙的两个观点被支持,一个是生长序列的细胞学说,一个是考古的化石学说。那说到最后大家认为矮暴龙真的存在吗?作者我觉得大自然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希望有更多化石出土能证明矮暴龙是可能存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