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竟也有鸡娃狂魔,快给孩子看看,太好
“这是一部只能跪着看的纪录片。”
因为这一句话,我带着小小常连夜刷了BBC的开年神作——《绿色星球》,这是一部讲述植物生活的纪录片。纪录片一开始,我就看到了纪录片界的灵魂人物,大卫·爱登堡老爷子。
BBC老粉们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老爷子一生参与制作了上百部纪录片,且部部皆为精品,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常爸之前推荐过的不少纪录片,都是出自老爷子的手笔。
如今,已经年近96岁的老爷子依旧奋战在纪录片制作的一线,讲起加利福尼亚的巨杉、亚马逊的王莲,依旧神采飞扬、精神矍铄。恒久的坚持,除了源自内心的热爱,更多的是想通过纪录片,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在拍摄时采用了一种名叫“三脚树”的摄影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是由工程师、光学专家和电脑专家共同研制而成的,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位置捕捉影像,突破性地把延时摄影和实时摄影整合到一起,正是这项技术让摄影团队成功地捕捉到了切叶蚁从树上搬运树叶至地底的全过程。
看,切叶蚁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把一片硕大叶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块。
然后,再把这些叶片以每分钟2米的速度搬回巢穴,献给真菌。真菌则会长出小蘑菇,用来回报切叶蚁。
这段镜头里呈现的所有动作都是延时的,这堪称该项技术的巅峰之作。
除此以外,纪录片还巧妙地把热成像摄影机、放大帧叠加技术、超高速摄影机和高端显微镜技术融入其中,愣生生把不会动、不会说话的植物生活拍出了刀光剑影、硝烟四起的味道。
也正因此,我们才得以了解一棵树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
了解一朵花为了成功授粉,是怎样机关算尽,才能延续自己的基因。
这部纪录片共分为五集,每集都有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奇异诡谲的植物世界。
第一集《雨林天地》(TropicalWorlds)
第二集《水生世界》(WaterWorlds)
第三集《四季更迭》(SeasonalWorlds)
第四集《荒漠世界》(DesertWorlds)
第五集《休戚与共》(HumanWorlds)
如果在你眼里,植物是静默的,没有情感,没有智慧的生物,那么这部纪录片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让你明白什么叫:
越平静,越汹涌。
植物界的生死搏斗,一点儿都不比动物弱。植物所进化出来的生存智慧,也不比人类差。甚至就连鸡娃这种事儿,植物也很擅长。
鸡娃有道,才能生生不息
对植物来说,森林就是战场,而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争夺更多的阳光。
尤其对于只有2%的阳光能够照射到地表的热带雨林环境来说,这种争夺尤为必要。
阳光是植物的生长素,有了阳光,植物才能活下去。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众多,也就意味着这场阳光争夺战也将异常激烈。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长大,植物妈妈们各显神通。
比如,龟背竹妈妈,教娃要尽量伸展叶片,增加被光照的几率。
藤蔓妈妈教给娃的是搭顺风车,用卷须勾住最近的植物,然后使劲儿往上爬,卷死对手的同时自己还能爬得更高(看到这句话,是不是闻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轻木妈妈从全局审时度势后,发现想要鸡娃成功就得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于是,它的鸡娃方向就是让轻木宝宝铆足劲长叶子。结果就是:听话的轻木宝宝,叶子的宽度甚至能达到40厘米。
宽大的叶片叠加在一起,轻轻松松就挡住了阳光,把绝大部分其他幼苗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轻木宝宝就可以安然长大了。一旦它们被藤蔓缠上,照样会被卷死。
该怎么办呢?
轻木妈妈加码鸡娃,除了要求娃长叶子外,还要求在叶片上长出一层又密又软的绒毛。这些绒毛,让藤蔓的倒钩难以抓牢,遇到了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往下滑。
就这样,轻木宝宝在幼苗界获得了短暂的胜利。
不过,轻木妈妈的鸡娃野心并没有到此为止,它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这片森林的主宰者。
于是,它制定了鸡娃第二阶段计划:拼速度——让轻木宝宝以最快的速度长高。
它还教给轻木宝宝一个密不外传的本事:树干长孔隙。
轻木内部有很多孔隙,看起来就像一个蜂巢。所以,轻木的质量很轻,长得也很快。
一般的树,一年内只能长2厘米左右,但轻木却可以长到10米左右。
高高的个子、宽大的叶子,让轻木宝宝战胜了一众竞争者,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可以畅快地享受阳光的沐浴了!
而这一切,靠的就是轻木妈妈智慧的鸡娃之道,在不同阶段给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而不是用宏大的目标压垮孩子,这一点,你学到了吗?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爱登堡说:“绿色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核心。”表面上看,是人类和动物在主宰这个世界。但实际上,植物才是地球的王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植物,地球才有了氧气。
我们都知道,树木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你知道吗,地球上60%的氧气都是海洋植物造出的,它们就是海底森林。
海底森林,地球的造氧机
这个知识点,我是在科普动画片《奇妙的海洋》里看到的。
小潜水员威瓦和机器人小鱼是探险员,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探索海底的植物,还要带回能生成氧气的植物样本并进行分析。
接到任务后,威瓦和小鱼就出发了。他们这才知道,所谓的海底森林其实是由海藻组成的。
海藻,就是海里的藻类。那藻类又是什么呢?
藻,是一种低等的远古植物,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特点就是构造简单,没有什么根茎叶,但是却富含叶绿素。
海藻大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沿海地区,在光合作用下海藻会释放氧气。海洋动物们可以把氧气转化为能量,代代繁衍下去。
海藻可以分为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门类。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威瓦还列举了几个我们最熟悉的海藻类植物。
第一个就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富含碘元素的海带。
海带是褐藻的一种,生活于低温水带。叶片看起来像皮革,表面还分泌出一层粘液,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为了吸收更多阳光,海带不停地长啊长,最长可以达到20米。站在海底往上看,真的如同置身森林里一样。
另一个就是裙带菜,同样属于褐藻类海藻。它的形状看上去像破碎的芭蕉扇,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和多种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因此在餐桌上很受欢迎。
除了海藻,威瓦还介绍了几种经常生活藻类植物区的动物。
比如,经常挂在海藻上,长得也像海藻的叶海龙。
还有长得像剃刀的剃刀鱼。
看到这里,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纪录片在讲述知识时相当有逻辑,“藻细胞——藻——海藻——海藻类植物”这样一条线缕下来,孩子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对藻类知识也有了很清晰的认知。
所以,这部科普动画片除了能让孩子了解海洋知识,更能让孩子潜移默化中理解什么是逻辑叙事。
这部科普动画片共15集,每集10分钟左右,用“动画+实景”的方式讲述了20种海洋生物的习性和隐藏在背后的行为逻辑。
第一集:繁华的海底城市
第二集:飘动的海底森林
第三集: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
第四集:海洋里的旅行家
第五集:危险的大白鲨
第六集:睡觉的鲸鱼
第七集:海豚音的秘密
第八集:神秘的海底深渊
第九集:海底的有毒刺客
第十集:餐桌上的海洋生物
第十一集:用脚走路的鱼
第十二集:海洋之眼
第十三集:古老的海洋生物
第十四集:海洋生物的家
第十五集:海洋的形成
对于植物来说,除了阳光,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里,最合适的莫过于易分解粪便,尤其是恐龙的粪便。
生活不易,做恐龙好难
恐龙的粪便曾经是植物们最爱的养料,原因就是恐龙的粪便够大、够多。
有多大呢?
我们可以从粪化石上看出来。所谓粪化石,指的就是粪便形成的化石。
暴龙的粪便,高度可达45厘米,重量可达7公斤。
鸭嘴龙的粪便像篮球一样大。
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粪便化石,长达1米。
与人类和各种动物相比,恐龙的粪便真的是巨大了!当然,除了让人见识到粪便能有多大,粪化石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粪便成分,推测当年这位随地大便的正主是谁?科学家们找出了很多蛛丝马迹,比如肉食恐龙的粪便会富含磷酸钙。
还可以通过粪便,知道某种恐龙的饮食偏好,比如曾经在棘龙的肚子里找到过鱼类的头部,在小盗龙的肚子里找到鸟的双脚和左翅……
人们还能知道恐龙时代的自然环境。比如科学家在晚白垩世蜥脚类粪化石中发现了草类的碳,证明那个时代就有了草。
还有的粪化石中有寄生虫,说明恐龙也会遭受寄生虫的折磨。
所以,即便恐龙身型巨大,威力无比,也要被环境和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啊!高大威猛如恐龙,打破了“粉丝滤镜”,也和我们凡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所以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不同于一般以猎奇为主的恐龙纪录片,这个《给少年的第一堂恐龙课》不光介绍各种恐龙知识,还能带孩子们学习逻辑推理知识,轻轻松松中,既能涨知识,又能锻炼思维。
看课程目录就能知道,每一集都会讲解一个逻辑知识点。
比如还是恐龙化石粪便这集,讲到的就是合理思维这个概念。
合理思维,指的就是思维协调、没有矛盾、有统一性,要做到合理思维,就要明确概念、同一判断标准。
比如不能因为穿山甲和恐龙有点像,就认为穿山甲是恐龙。
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这个概念,片末还会出一道题。
是不是寓教于乐,让孩子毫不费力就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
好了,今天介绍的优质纪录片就到这里啦。
不管是爱登堡老爷子的《绿色星球》,还是《奇妙的海洋世界》,亦或《给少年的第一堂恐龙课》,都是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植物界像轻木妈妈这般智慧的生物还有很多。真的很有意思,戳下方链接可以了解更多。(复制下方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即可观看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