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球一本帮你打开地球生命密码的科

“火山是生命的起源?”、“哪个火山对地球的影响最大?”、“恐龙的灭绝与火山有关系吗?”......这是中国地质学会在迎接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举办的,主题为:“世界地球日,透过火山看地球”科普活动线上直播里,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与三个小学生的互动问答。

直播过程中,那三个小学生一个接一个充满童真的提问,既是出于对地球科学的好奇,更是孩子们自身旺盛求知欲的展现。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也对你提出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那么建议你可以送给孩子或与孩子一起共读这本由拉斯·亨里克·奥格编著的《打开地球》,这就是一本极好的关于地球科学启蒙的科普书。

《打开地球》分别从:地球的诞生、聪明的猴子、地球的强大力量和地球的命运四个部分展开。

全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向你讲述了从地球诞生到人类诞生和发展,既告诉了你地球知识,也引导你对地球演变、人类进化及未来的探索。

本书作者拉斯·亨里克·奥格是丹麦一名资深记者和长期创作科学专栏的科普作家、科学评论员。

在书中他用精准的选材、合理的编排,讲述了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让对地球了解甚少的读者也能了解到地球知识及与人类共生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了解地球生命密码。

《打开地球》

地球已经46亿岁了

曾经有地质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石头,据推测约有44亿年的历史。

后来,地质学家通过测算太空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推测出,地球要比这块石头更为古老,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那么46亿年到底有多漫长?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地球又经历了哪些历程呢?书中第一部内容会告诉你。

借用书中一段有趣的描述:“如果我们将整个地球的历史压缩为一年——12个月,那么1月1日地球诞生后,在3月下旬地球第一次出现了生命;恐龙在12月中旬统治地球;而和我们一样的第一个人类,则大概于12月31日,新年伊始前8个小时,开始在非洲大陆用长矛狩猎。”

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这也是本书特色之一,作者把一些枯燥的专业术语,用生动有趣,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表述。

书中还写到:“如果现在的宇宙已满岁,那么地球则只有31岁。”于是,作者从地球的诞生开始,向我们讲述着地球46亿年间演化历程。

《打开地球》

远在地球诞生之前,年轻的宇宙中,一团星云形成了一颗恒星,后来恒星大爆炸,于是形成了太阳和地球。

在地球几百万岁时,一颗名为忒伊亚的行星撞击了地球,给地球撞出月球这颗卫星,还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铁。

又过了4亿年,地球遭受了太空天体的大轰炸,带来了水,海洋出现了,对于生命来说最重要的物质产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开始在地球扎根,蓝菌、蕨类植物、恐龙、哺乳动物......直到约万年前,另一颗来自太空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使世间万物都发生了变化,恐龙灭绝、哺乳动物繁盛、植物大爆发,人类祖先的出现。

46亿年间,地球就是这样从宇宙中的一次偶然事件开始,慢慢地随着不同的因果物质,演变成了如今的地球。

《打开地球》

从原始生命到人类,是地球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曾说过:“火山不仅可以摧毁生命,同时也可以孕育生命,正是在这种巨大力量的一次次交替中,地球得到了一次次的‘重生’。”

在《打开地球》书中第二、三部分着重讲述了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到人类后给地球所带来的变化,及象征着地球旺盛生命的内部力量。从而使你知道了,地球上生物进化与繁盛,和地球强大的内部力量有着密不可分关联。

年,几位科学家在太平洋科隆群岛近约米深处发现“黑烟囱”,那是一群依托着火山而存活的奇妙物种,由此推测出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于大约35亿年前的海底。

接着,是能产生氧气的“蓝菌”、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地上出现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恐龙......直到第一个人类祖先的出现。

《打开地球》

如果说“蓝菌”是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第一个突变基因,那么人类的出现则是目前地球生命进化史上最强的一个突变基因。

在书里你会读到诸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智人等这类代表着不同时期人类的名词。

原来人类也有着自己的进化历程,而区别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点,是人类的智慧。

随着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生火、语言等象征智慧结晶的技能提升,进而使人类最终发展成为地球上的王者。

《打开地球》

《打开地球》除了让你读到人类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改变,也让你读到了与人类共存着,那来自地球本身内部强大且活跃的自然力量,如火山爆发、大陆板块的移动引发的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力量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威胁。

也会让你明白,尽管这些曾经对地球生物起到毁天灭地的自然力量,依然会给我们人类带来致命的灾害。

但是人类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凭借智慧,从地球的历史探寻着地球生命的轨迹,探索出地球生命的规律,研发了许多科学的自然灾害预防技术。

比如日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地震、海啸频发的国家,因此在日本的建筑风格全是以抵御强震的设计,一些摩天大楼甚至在楼层之间安有“弹簧”,以确保大楼在强烈的地震中免于断裂。

这些都可以减少人类在自然灾害里受到的伤害,因而降低人类的生存风险,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都是地球史上其他生物无法做到的。

《打开地球》

地球环境负载生物繁衍,是一切生命之源,要珍爱地球

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人的寿命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人能吃到所有想吃的食物,战争与硝烟比以前少,死于自然灾害的人也在减少。

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巅峰,20世纪,地球人口翻了两倍,现在全球总人口已接近80亿,而且仍在增长。

人类渐渐成为了犹如超级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那般的影响地球的另一种自然力量。

书里讲到了在非洲、南美洲或亚洲的大片热带雨林的退化甚至消失;不计其数的物种,都在以超出生命历史上正常灭绝速度0倍速加速消亡;全球变暖、冰雪融化.....这些都与我们人类有着必然的联系。

中国科幻主题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令人动容:“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些都在提示着我们,要重新看待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有所行动。

书里讲到两种人类为阻止事态恶化所做出的改变,第一种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来保护环境。

第二种方法是种树,通过树木减少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每年3月12日被定法定植树节,以此鼓励国民多种树。

还有那坚持了近几十年的沙漠绿化工程,让寸草无生的沙漠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中国人再一次用自己的实力创造了奇迹。

有报道称,在年全球统计的数据显示,过去的20年里整个地球新增加了5%的绿化面积,而中国就在这百分之五的数字中做出了四分之一的巨大贡献,相当于变出了四分之一个亚马逊热带雨林。

年4月22日在美国举办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年4月22日,全世界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各式各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从此,这个日子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地球日”。

也许我们做的这些,相对于先进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给地球带来的伤害是微不足道,但是滴水穿石的力量不容小觑。

《打开地球》最后以智能机器人盖亚的故事作结尾,既是对人类未来的一个猜想,也是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同时提示了人类与地球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希望我们人类能如第53次“世界地球日”倡导的主题那样:“珍爱地球,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

《打开地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