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谈蝙蝠色变的时候,推荐一本不可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波所著的《狼蝙蝠》是一部精彩、奇特的长篇童话,曾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一等奖。
冰波这个作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本名赵冰波,国家一级作家,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童话家之一。他年始儿童文学创作,已出版童话余本,余单篇,动画片剧本余集。主要作品有《阿笨猫全传》《狼蝙蝠》《月光下的肚肚狼》《小山神》等等。前后获过3次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3次“五个一工程”奖、2次国家图书奖、1次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奖项多达50余项。
跟我们熟知的蝙蝠不同,狼蝙蝠的身体非常的庞大,如同中生代的恐龙。可是,它不是恐龙。它长着一个巨大的、像狼一样的头,它的四肢既结实,又显得十分的灵巧,在四肢和尾部之间,长着皮膜,看起来就像是蝙蝠,不过它有非常巨大的身体。它像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动物。但是,它绝对不是恐龙,是一种从来没有被记载过,也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化石的动物。
《狼蝙蝠》开篇,“科学狂人”申教授从南极带回了休眠状态的狼蝙蝠,并用一种特殊的针剂将它复活,给它命名为狼蝙蝠。狼蝙蝠引起了大家的极度恐慌,它是人类的敌人吗?它是恐龙吗?它是智慧生物吗?它为什么迁徒到南极?它会有怎样的命运?
小女孩丽丽是申教授的助手司平的女儿,她被狼蝙蝠吞肚子。当人们对狼蝙蝠充满了恐惧时,毫发无伤的丽丽居然在狼蝙蝠的肚子里学会了它的语言。于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如血的残阳下,狼蝙蝠向丽丽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狼蝙蝠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中生代地球上的第一批智慧生物,它存在于上亿年之前的地球上,通过凝视月亮获得巨大内能,能进行空间扭曲。它们曾遭遇恐龙时代的毁灭性灾难,最后,种族集体迁徙到南极并集体休眠,以等待其他智慧生物的拯救。这支智慧生物的代表就是故事的主角——艾莫,它在南极的冰洞中等待了上亿年,终于等到了一种智慧生物的出现——人类。在等待中度过漫长年代的“狼蝙蝠”艾莫是极其孤独的,它是那么渴望被人理解,渴望沟通,而最终实现人类和史前智慧生物进行沟通的却是一个孩子——丽丽。
但最后,在人类的种种围追堵截下,艾莫只能抱着对人类的信任和期盼化为化石。它的种族依然处在等待“被拯救”的状态中。
冰波的写作风格多样,抒情、唯美是他的擅长,曲折、跌宕也是他的强项。他的作品,或细腻绵长,或大气磅礴,总会透出一种智慧、机巧,令人回味。冰波曾说:“我希望,‘现代化’的童话,不但给少年带来轻松、快乐,同时,也带来深沉、严肃,带来思想的弹性,带来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狼蝙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狼蝙蝠”艾莫的神秘形象,“拯救”的主题,为人类提供了自我观照的角度和力量,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写照。如果人类怀有爱,便可以拯救另一种内能如此强大的史前智慧生物,那么人类无疑也是能拯救自身的。
在《狼蝙蝠》中,作者将“拯救”的期望更多地寄予了孩子。在艾莫与人类成功获得沟通的过程中,“丽丽”起了关键性作用,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沟通上的障碍。艾莫会自由出现在“丽丽”的梦境里,“丽丽”的脑电波甚至有一部分是属于艾莫的!
青年评论家、《小学生导刊》杂志编辑谭群认为,“狼蝙蝠”的意义指向是多重的,也是宽泛的。人与“狼蝙蝠”之间的沟通,可以是人与宇宙的沟通,可以是成人与孩子的沟通,也可以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但最终的指向还是人作为个体该如何与“他者”保持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作者也提供了答案,即尊从爱、尊重和关怀的原则,可以实现对“他者”和自我的“拯救”。
“狼蝙蝠”这个形象,对于孩子来说,它是神秘的、可以带来乐趣和探索欲望的,也是可以激发其正义和仁爱之心的,而对于成人来说,它意味着生命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思考。
冰波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原理和满溢着感情与趣味的奇妙故事融为一体,能让读者从中咀嚼出无穷的韵味,无论从主题上、思想内蕴上,还是写作手法上,《狼蝙蝠》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