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如何求偶的原角龙脖子上戴项链,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在自然界,生物们为了能够求偶获得传宗接代的机会,都极尽张扬表现之能事。比如天堂鸟,不但要有造型独特的外表,还需要卖力舞蹈——
自然界中的各种花朵,需要长得非常鲜艳,才能吸引昆虫靠近自己,从而传播花粉——
当然还有人类,有的要买车买房,有的要高大英俊……
最近,科学家们通过多年以来的研究,发现了已经灭绝了的恐龙可能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求偶方式,非常有趣。一种名叫原角龙的恐龙,通过脖子上的一些“装饰”,吸引着异性的青睐。
原角龙,乍看之下和三角龙有点类似。当你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头上并没有三只长角。而且从体型上看,二者相差也非常大,三角龙体长可达9米,重达10吨,而原角龙只有3米长,体重公斤,比黄牛略大一些。
如果你能看到一直有血有肉的原角龙,那么你一定很容易就会被它的脖子所吸引。在它的脖子上,有一圈非常精致而又漂亮的颈部褶皱结构。多年以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在这种结构的作用方面进行着激烈的争辩。有人认为它是原角龙降低所受伤害的防御机制,有人认为这可以帮助它们进行温度的调节。
(图片说明:艺术家描绘的原角龙脖颈上的花纹褶皱)
另外,还有人提出:这种结构基本上就是起到了鸟类华丽的尾部羽毛的作用,那就是起到了性选择的作用。也就是说,原角龙的颈部褶皱可以向异性和竞争者进行炫耀和展示,证明自己的身体非常好,让异性更青睐自己,也让竞争者知难而退。在这样的性选择机制下,如果具备某种优势特征,那就更容易获得与异性交配繁衍的机会,从而让自己这样的基因可以更多地遗传和扩散下去。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都是很难去验证的。首先,我们不可能从活体的原角龙身上找到证据,也不可能直接观察到这种褶皱在它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而且,以性选择的猜想为例,古生物学家也无法真的判断这种褶皱满足某种条件后是否真的就使这只原角龙生育了更多的后代。
(图片说明:原角龙头骨化石)
那么,这个问题就真的只能悬而未决了吗?
正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一些侧面的研究方法,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找到方法来了解这些生物的。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们认为,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原角龙的生存情况,但是通过已发掘的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原角龙化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这种颈部褶皱在原角龙的生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如果我们能够在现今世界上存活的动物中找到具有类似特征的动物,并且它们借此来进行求偶,那就可以证明颈部褶皱在原角龙的求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图片说明:大量的原角龙化石)
为此,研究人员将来自于65只不同的原角龙个体的几十上百张头骨照片整理到一起,然后通过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原角龙头骨的3D模型。并非所有的头骨都实现了完整的建模,最终只有30具通过计算机建立了完整的模型。
这就够了,因为这30具头骨有的来自于成年原角龙,有的甚至出生了仅仅一天,这就基本上满足了古生物学家们对于颈部褶皱跟随原角龙的成长历程,也可以让他们对这种褶皱的生长速度与头骨的其他部位进行对比和分析。
(图片说明:艺术家描绘的原角龙及其幼崽)
分析结果表明,和头的其他部位相比,它们的这种褶皱有着相对独立的演化路径。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应该是性选择,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演化压力。
同时,在原角龙的颈部褶皱,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名为异速生长的现象。所谓的异速生长,指的是生物的某个部位生长速度比其他部位要更快、更大一些,从而满足一些生存或者繁衍上的需要。这种异速生长通常出现在性选择方面,比如现代的雄鹿,普遍会有非常巨大的鹿角,也是为了便于求偶。
如今,研究人员在原角的褶皱上也发现的异速生长的现象,这也更暗示我们这个部位可能在性选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不过,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博士后研究员AndrewKnapp也指出:通常来说,很多性选择的性状都会导致一种生物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来,也就是雄性和雌性的明显差异,比如雄狮子有雌狮子不具备的鬃毛、男人比女人高大。而在原角龙身上,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这样的二态性,颈部的褶皱似乎并没有集中在某种性别身上。当然了,即使是二态性的动物,也不是每一个性状都要有如此巨大差别的。
另外,即使是对于动物来说,求偶也是双向的。Knapp介绍道:“在现今世界的动物中虽然有很多雌性根据雄性的尾巴羽毛的尺寸以及发出的声音进行择偶的例子,但是也不乏有雄性对雌性进行类似的选择的情况,只不过通常都被人们忽视了。
“比如有一种叫做冠毛小海雀的鸟,不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其头顶都有卷下来的一撮羽毛,这就是用来向异性彰显自己身体健康的标志。所以,尽管这一撮羽毛的确是性选择的特征,但它并没有导致二态性的出现。”
不过,原角龙的颈部褶皱到底有没有表现出二态性,目前仍然有待讨论。Knapp说,或许雄性原角龙的颈部褶皱要比雌性更加颜色绚烂一些,这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样的性征不会在化石中表现出来。
未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获得更多化石资料,来了解这些恐龙的生活状态。随着科学家们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我们也将越来越了解这些恐龙。也许它们不会重新出现在地球上,但我们还是有机会更加了解它们的生活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93.html